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通俗文学期刊中的“绘画”图像

        作者:王莹2020-11-30 07:04:09 来源:美术报

        19世纪90年代,媒体业的兴起,市民时代的到来,可以说是中国开启期刊图像阅读的历史背景。1884年5月,《申报》馆老板又办《点石斋画报》,后者首开新闻画报——图像叙事的先例。“天下容有不能读日报之人,天下无有不喜阅画报之人”,图像阅读的需求是时代使然,刊行15年之久的《点石斋画报》,造就了那一代的读图消费者,而在这一过程中,刊物与读者、作者群体互为生成。文学期刊运用插图的先例是由创刊于1892年2月1日的《海上奇书》开创的,此刊因刊载《海上花列传》在中国现代期刊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刊物是由中国最早用石印印书的出版机构点石斋书局石印的,绘画图像十分清晰,由此开启了文学期刊“绘画图像”的阅读景观。

        “女性”绘画图像的消费与启蒙

        《点石斋画报》的画家吴友如,作为第一代画报插图画家,是点石斋画家的代表,他的“百艳图”可以说是期刊仕女插画叙事链的起点,从此“女性”作为图像的主体形象,大批量地出现于画报与期刊中。通俗文学期刊中的“女性图像”沿用吴友如的“仕女图”模式,大量流行于通俗文学期刊的封面图像和插图中,随便翻开一本期刊,都能感受到这种图像模式的无处不在,“女性图像”在通俗文学期刊中开启了女性“观看”与“被看”的独特景观,成为了期刊图像中非常重要的图像消费模式。在惊鸿艳影中,不同的女性主体身份也形成了不同的女性风景,“女性”绘画图像在女性主体身份的衍变中逐渐从确立模式到走向成熟。

        除此之外,期刊中还刊载了相当数量的女性的绘画和书法等作品,如《小说月报》中的“美国博览会陈列之中国张女士油画二幅”、“庄繁诗女士临瓯香馆题画墨迹”、“庄繁诗女士画洛神赋”、“马湘兰竹石”、“庄茝史女士花果三色采图”、“武进何织影女士山水”、“海临王蒋淑芳女士墨兰”等等。在《小说月报》的真迹作品展示中,女性的作品数量甚至都超过了男性,期刊主编在选取这些女性作品时的用意就很值得我们去关注。这些真迹作品对“新女性”的思想解放是一种很好的启蒙,大众读者在阅读期刊图像时欣赏到了“现代女性”的“知性美”,从而更好地完成了对“才女”这一女性主体身份的想象。

        “职业画家”的现代转型

        鸳鸯蝴蝶派是中国最早的职业作家,而中国的画家也同样开启了“职业画家”的现代转型。在我国,晚清以前,作为士人阶层的画家无法想象将自己的书画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公开展卖。传统士人阶层的特权是可以“凭借国家福利制度脱离物质生产之外”,但是在新型的社会,单靠吟风弄月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生活需要,艺术市场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清末民初,各种大幅的香烟、化妆品或其他商品广告画——月份牌广告画风靡大江南北,无论是印刷水平还是绘画技巧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并涌现出了一批高水准的广告牌(月份牌)画家。最早有周慕桥、郑曼陀等,后来有谢之光、杭穉英、胡伯翔、周柏生、金梅生等。而这些月份牌画家,大多也都与通俗文学期刊合作。如《礼拜六》封面的创作画家有綨嘉、之光、陈柏、年铭、世亨、巨摩、悦明、光宇、麟心、永森、惟我、柳子、曼陀、永森、熊仲、墨干、T.S、徐进、止仰、空谷等,《紫罗兰》封面的画家有庞亦鹏、谢之光和杭穉英。这种期刊与画家的合作模式是现代期刊发展的共同流行模式,“借助《申报》的介入,使书画交易摆脱文人同好之间的引荐、富商巨贾的赞助,从狭小的社交圈内部交易转向商业化、市场化”,从而实现画家与期刊媒体的联袂升腾。

        “画家自画像”的自我宣传

        《礼拜六》中的“画家张聿光 张聿光之画”“中国画家林弢盦 林弢盦之画”“画家沈泊尘 沈泊尘之画”“上海名画家陈鸿钧 陈鸿钧绘风景”等都是把画家和他的画放在同一张图像中刊载出来,此种设计中的自我宣传的意识浓厚,是画家身份现代转型的体现。

        其中“画家丁悚”尤为值得一提,丁悚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著名画家,他自学成材,画了大量的仕女画和漫画,逐渐成为上海漫画界和月份牌画界的中心人物和组织者。1912年,他第一个在《申报》上发表漫画,揭露权势人物只顾自己享受,不顾人民和国家利益的丑恶行径。1916年秋,丁悚与张光宇、叶浅予等11人组成中国第一个漫画会。丁悚经常在《礼拜六》上发表作品,《礼拜六》期刊封面图大多都是出自丁悚之手,还有《紫罗兰画报》中的摄影图片中也经常有丁悚的作品。丁悚与通俗文学的渊源在《礼拜六》(期刊号)的一张合影“小说家瘦鹃、画家丁悚”中清晰可见,图像中两人都是本色出镜,浓浓的友情弥漫在整张画面中,此张图像是他们友情的见证,也是在读者面前的携手亮相,犹如电影创作团队的读者见面会。除此之外,在《紫罗兰画报》中还经常刊载诸如“吾妻之背影(丁悚摄)”、“好姊妹:丁慕琴画师之二公子(丁悚摄)”、“奕:数学专家常觉君与丁慕琴画师之女一英(丁悚摄)”、“海外之家:巴黎画室中之名画师刘海粟夫妇与其公子”等自带消费流量的画家自我宣传图像。

        “画家”作为通俗文学期刊图像的重要生产者,是通俗文学作家“朋友圈”中的重要群体,图文并茂的期刊生产中文学家与画家都是携手走向职业化,共同走向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创作道路。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期刊的图像研究(1910-1937)(19YJC751047)”的阶段性成果。】

        王莹(苏州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0(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40(mb)